广

民间故事

  • 名人故事
  • 感人故事
  • 传奇故事
  • 历史故事
  • 民间故事
  • 鬼怪故事
  • 位置:首页 > 悦文 > 精品故事 > 民间故事

    常案奇判

    2019-07-08 13:31:47 次阅读 稿源:《古今故事报》

    北宋熙宁年间,润州城郊外,住着一户菜农。母子两人,相依为命,侍弄两亩菜园度日。儿子叫焦根大,每天清晨,挑了一担青菜,进城叫卖。得了几个钱,买点柴米油盐,回来打发日子。
      母亲见儿子是个男子汉了,便托媒人四处说亲。但是,没有哪家的女孩子愿意嫁过来。三椽草房,家徒四壁,哪家的闺女能吃得了这样的苦。
      一天清晨,天还没有亮,焦根大挑了一担青菜进了城。走到城门口,他依稀看见地上一团纸,便顺手拾起来,放在腰间。到了菜场,时候尚早,菜场上冷冷清清的,不见几个人。他把扁担往台阶上一搁,猛然想起拾到的纸团,摸出来一看,吃了一惊!这竟然是一叠银票(宋代叫交子),细数一下,足足六十两纹银!焦根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,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,证明这是真的。
      他不卖菜了,担子里的菜,倒给了一个熟识的菜贩。他来到钱庄,将一张面值最小的银票兑换了三两银子。肉案子上,割了三斤肉;米店里,量了三斗米;还到布店里,给老妈剪了一段布。一共没有花掉一两银子。
      老妈见儿子早早回家了,还买了许多东西,很奇怪,说:又不逢年过节,买这么多东西干啥?今天这么早回来,碰上好市面了?
      根大喜形于色,说:妈,我家现在有钱了,六十两银子!我家有六十两银子了!妈,你想干啥就可以干啥!
      妈说:怎么,你莫非碰上财神爷了?
      儿子说:我拾到了一叠银票。说罢,从怀里掏出银票给了妈。
      妈妈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,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一笔钱财。她想了一会,说:儿子,我们不能要这些钱。你快把它送回去。
      儿子莫名其妙,说:妈,你平时没有钱,天天盼望着钱。今天有了钱,你却又不要,要送回去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!
      妈妈说:我要钱,但要的是来路正当的钱,这拾来的东西,就是金山银山也不要。
      儿子说:你不是要给我娶媳妇,抱孙子么,有了这些银子就什么都有了。
      妈妈说:这种钱不能用来娶媳妇,养孙子。你想,这么一大笔钱,一大清早,掉在地上。一定是那个人有急用,说不定是用这钱去救命的,那人性急慌忙,把钱掉了,对他来说,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?我家吞没了他的钱,这跟谋财害命有什么区别?以后我家有了媳妇,有了孙子,那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,而是谋财害命得来的,那我们一家人还能过安生日子?
      儿子恍然大悟,说:那怎么办?我已经花掉了一两银子。
      妈妈说:你快回去,什么地方拾到的,就在什么地方等。那个丢了银票的人一定很着急,在那里寻找。那一两银子,你跟他说明了情况,想他也不会跟你计较的。
      焦根大又来到城门口。果然,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在路上来回找寻。根大走上前去,问:老板,丢了银票吧。
      那人说:你见到了?
      根大说:银票在我手里,你只要说对数目,我就还给你。
      那人说:一共六十两银票,两张是二十两的,一张十二两,一张五两,还有一张三两的。
      根大一看手中的银票,一点也不错。只是那张三两的银票已经兑换了银两,花掉了一两。他就把银票和二两现银交还了老板。老板也不道谢,转身就走。
      这时,旁边已经围拢一大群人,来看热闹。有些人认识这老板,他是翠红客栈的掌柜,外号干瘪水蛆,他的客栈养娼招嫖,形同黑店,是个见钱不要命的家伙。干瘪水蛆拿了银票,扬长而去,连一句道谢的话也没有,围观的人气愤不过,七嘴八舌地说:做人也不能这样下三滥,人家好意还了你银票,你也不意思一下。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干瘪水蛆
      那干瘪水蛆回过头来,见众怒难犯,便说:你们知道什么?我丢了一百两银票,他还给了我六十两,还吞没了我两张二十两的银票。
      他不说这话,焦根大也就走了。他这么一说,撩起了根大的心头之火。怎么?我做了好事,不求回报,还要受他诬告。这不是血口喷人么?小伙子上前,一把揪住了干瘪水蛆的衣领,说:你刚才说丢了六十两银票,现在又改口说一百两。到了明天,你二百两,三百两还可以胡说。我回去卖了地,卖了娘,也还不起你这狮子大开口啊!
      这时,水蛆一口咬定说丢了一百两银票。两个人拉拉扯扯,骂骂咧咧,在围观的人簇拥下,来润州衙门告状。
      润州知州姓王,这时正在审案。有一个媳妇,到衙门来告发婆婆私自酿醋出卖。王知州命令捕快把那婆婆拘捕过来。在审案间隙,知州问了焦根大和干瘪水蛆银票案的案情,他又叫一名捕快到焦根大的家,向焦根大的母亲了解情况。


      这时,那位私自酿醋的婆婆已经来到堂上。王知州问:你私自酿醋出卖,可是事实?那婆婆到了大堂之上,吓得魂不守舍,脸色煞白,磕头如捣蒜,不住地说:小民该死,小民该死,私自酿醋,触犯刑律。只求大人宽恕,下次再也不敢了。
      王知州说:酒醋盐铁,国家专卖,你私自酿醋出卖,就是犯法。念你初犯,买卖的规模也不大,又能在大堂之上认错,罚你二十大板,以观后效。皂隶正要按倒婆婆用刑,王知州手一挥说:且慢。他转而问那个媳妇:你这位女子深明大义,灭亲检举,值得嘉奖。不知你在家对婆婆孝顺否?
      那媳妇说:知府大人明鉴。小女子在家,孝敬婆婆,恪守妇道,说得上是篱笆扎得紧,野狗钻不进。前门不进尼姑,后门不进和尚,我是拳头上立得起人,臂膊上走得过马。你去问我的左邻右坊,只要说起我,没有人不翘大拇指的。我服侍婆婆,早晨三请安,晚上五过问,只有她通体康健,我夜里才睡得着觉。婆婆身上一旦有病,我恨不得把她的病痛揽在我自己身上,给她分担痛苦。
      王知州说:好一位孝顺女子,真使人感动。今天你的机会来了,本官成全你的孝道。你婆婆得挨二十大板,就让你去替她挨了吧。
      堂前皂隶,将小媳妇按倒堂上,屁股打了二十大板,案件了结。这奇特的判决,堂下围观的百姓看得瞠目结舌。
      这时,去向焦根大母亲询问的捕快已经回来,他在王知州耳边如此这般,汇报了一番。王知州趁热打铁,转而审理焦根大的案子。
      先问干瘪水蛆人们都称呼你干瘪水蛆,你到底姓甚名谁,何处营生,从实说来。
      干瘪水蛆说:小人姓倪,名字叫荫轩,在东市场开一家翠红客栈。左邻右舍取笑小人,叫小人干瘪水蛆
      知州说:你是丢失银票的事主,你把丢失银票的经过照实说来,本官自将你这案子审理明白。
      水蛆说:昨晚,东庄的崔员外六十大寿。我去庆寿,那里热闹,不知不觉就盘桓到今天凌晨才回城,我宿酒未醒,在城门口丢失了银票,被这个乡下小子拾了。他交还我的银票,还差四十两,所以争吵起来。
      焦根大插嘴说:他是一派胡言,大人不要信他的。
      王知州说:让他把话说完。你丢失的银票一共有几张,多少票额?
      水蛆说:四张二十两的银票,一张十二两,一张五两,还有一张是三两。一共是一百两。
      王知州转过头,叫文书将水蛆交代的笔录水蛆签名画押。
      王知州又要焦根大讲述拾取银票的经过。
      根大说:今天早晨,天还没有大亮,我在城门口拾到一团纸,后来,展开一看,是银票。一共是六十两。两张二十两的,一张十二两,一张五两,还有一张三两。我兑了三两的银票,买了米,割了肉回家。我妈妈却硬要我把这钱还给失主。她说,这么大的一笔钱,谁丢了,就要了谁的命,花这样的钱,就像在谋财害命。我想,她说的话有道理,就把钱还了。想不到,他竟然诬陷我吞下了他四十两银子,老爷,你要为我主持公道。
      王知州叫过文书,把焦根大交代的笔录,让他签名画押。
      王知州最后结案,说:刚才,我已经派人去问过焦根大的母亲,她说的话和焦根大说的话基本相同。这说明,他们说的话都是实话。倪荫轩说的话也应该是实话,因为,他自己丢失的东西,自己最清楚。他们双方都说的实话。他们说的银票票面虽然相同,这只是巧合,关键是银票的张数不同,焦根大拾到了五张,而倪荫轩

    零七网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、删除或按规定办理。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,欢迎各类媒体与零七网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