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

鬼怪故事

  • 名人故事
  • 感人故事
  • 传奇故事
  • 历史故事
  • 民间故事
  • 鬼怪故事
  • 位置:首页 > 悦文 > 精品故事 > 鬼怪故事

    鬼市推磨工

    2019-07-09 08:27:40 次阅读 稿源:《新故事》

    否极泰来

    马永来老汉和老婆杨翠枝,在镇上开了个小吃部,起早贪黑挣点辛苦钱,供儿子马志强上大学。马志强大学毕业后,雄心勃勃要干出一番大事业,可等他在社会上转了一圈后,才知道眼下大学生多如牛毛,别说干什么事业,就连找一个能吃饭立身的营生都相当困难。

    这天,马志强去了几家公司应聘,都因狼多肉少没能抢上槽子。直到掌灯时分,马志强还拖着疲惫的身子,在大街上游荡。

    城市的夜晚,灯火辉煌。豪车靓女,竞相炫耀。可马志强却只顾盯着马路边的电线杆子,浏览着上面的小广告。什么“旺铺招租”、“寻狗启事”、“诚聘酒店男女公关”、“重金招代孕妈妈”……真可谓是五花八门。可马志强却不能从中找到一线生机。

   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,也不知走过了几条街道,就听得远处传来十二下钟声。再看马路上,已是人少车稀,渐渐冷清了下来。马志强正要转身回住处,却蓦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一条胡同里,灯火通明,人来人往,商贩吆喝之声,此起彼伏,好不热闹。

    马志强走到胡同口,只见胡同里店铺林立,人声喧嚣,熙熙攘攘,好一处繁华的街市。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,每家店铺门前都悬挂着老式马提灯,或是挑着点蜡的纸糊灯笼。再看店铺里看摊卖货的,和大街上游逛购货的,全都穿的是长袍短褂,老辈子衣裳。马志强心里纳闷:我在这个城市上了四年大学,毕业后又东奔西走找工作,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,可从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处街市。莫非是新搞的一个仿古夜市?

    马志强正出神呢,一个穿着一身青裤子青袄的汉子,走到他跟前悄声问道:“小伙子,是找事干的吧。我手上有个好事由,一年可挣十万大洋。干不干?”

    “真的假的?”马志强用疑惑的眼神看了一眼汉子,“可你总得告诉我是干啥活吧,要是做违法的行当,你就是给一百万,我也不能干呀。”

    汉子咧嘴一笑,说:“放心,绝对是正经的活儿,只是活计苦了点。”

    “苦倒不怕,只要是正经活计就行。”马志强急不可耐地问,“你就说到底是去干啥吧。”

    汉子告诉马志强说,就是到前面街市里一家豆腐坊去推磨磨豆腐。

    一个推磨工,一年就可挣到十万元?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一个肥差呀。找工作处处碰壁,有什么理由不干呢?

    说着话,马志强跟着汉子,急匆匆进了前面的街市。

    先难后获

     一进街市,马志强就觉一阵阴风袭来,直侵骨髓,他不由打了一个寒战。又见街市中央,一根旗杆上高高悬挂着一个斗大的灯笼,上书“鬼市”二字。马志强不由“啊”了一声,便定在原处,挪不动步了,问道:“这到底是什么地方,为何这般寒气逼人?”

    汉子告诉马志强说:“这里是已故之人做生意的地方,每天子夜时分开市,鸡叫头遍罢市,叫做‘鬼市’。你要是后悔还来得及。”

    听此一说,马志强心里一阵发酸,想我一名堂堂的大学毕业生,竟然沦落到“鬼市”来打工。可又转念一想,管他“人市”还是“鬼市”呢,挣钱才是硬道理。想到这里,马志强打消了心中顾虑,跟着汉子来到一家字号叫做“老石磨”的豆腐坊。

    直到后来,马志强才弄清这事的底细。原来自己是被人花钱雇来做替身,代人受过的。

    是这么回事。在这鬼市上,有一个名叫付尔岱的富家公子,整日无所事事,游手好闲。这一日从“老石磨”豆腐坊偶然路过,发现毛驴拉磨挺新鲜。便停下来“卖呆”,站在磨坊里看起了西洋镜。开始他只是站在一旁看,可看着看着就耐不住寂寞了,便拿起一根棍条去轰赶毛驴。小毛驴便加快脚步。等小毛驴脚步慢下来时,他就再去轰赶,小毛驴也就再快跑几圈。如此轰一阵,跑几圈,闹腾了足足有两个时辰。小毛驴终因体力不支,一头摔倒在磨道里,活活给累死了。

    为此,付尔岱被判了刑。按阴曹律条,他得到磨坊推磨一年,以抵其罪。可他家有钱,信奉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哪能让他去受那个洋罪呀。经过一番运作,再用十万大洋,雇一个替身,移花接木,瞒天过海。

    马志强顶替付尔岱,在“老石磨”豆腐坊推磨磨豆腐。每天是夜半上工,直到鸡叫头遍才收工,累得腰酸腿疼,浑身像散了架子。可他想想那十万元的工钱,便咬着牙硬挺了下来。在沉重的老石磨一圈一圈的转动中,总算熬了一个整年。月足期满,汉子如数送来工钱。马志强用背包装起十万元嘎嘎新的大票子,匆匆离开了鬼市。

    哭笑不得

    再说马永来夫妇,儿子大学毕业后,一直也没回家。开始还不时来个电话,可后来便没了消息。眼看都一年多了,是音信全无。两位老人终日是心神不宁、寝食不安。

    这天深夜,马永来夫妇正躺在小吃部后屋的床上念叨儿子,就听有人敲门。两个人不由心里一阵发紧,是谁呢?这个时候敲门,会是啥事呢?两个人正纳闷呢,就听门外喊道:“爸,妈,快开门,是我!”

    马永来夫妇一听是儿子回来了,赶忙穿衣下床趿拉着鞋去开了门。一进屋,马志强迫不及待地把鼓鼓囊囊的背包塞到母亲怀里,说:“妈,这包里是儿子挣的十万块钱。”

    母亲杨翠枝随手把包放在床上,眼里闪着泪花说:“啥钱不钱的,我不稀罕。臭小子,你这一年多去哪了?连个电话也不打,没把你爸我俩急死……”

    “那个……啥……”马志强支支吾吾了一阵,说,“这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清,等以后有空再慢慢告诉你们。我这次回来,有一件要紧的大事要和您二老商量。”

    原来,儿子是想把小吃部改成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说起开“老石磨”豆腐坊的事,马志强是兴致勃勃,滔滔不绝。直听得两位老人眉开眼笑,心花怒放。他们在儿子那兴奋的表情和讲得头头是道的打算设想之中,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意红火,日进斗金的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

    可就在马志强说得兴起,而马永来夫妇正听得入神之时,隐隐约约传来几声鸡叫。就见马志强脸色陡然一变,立马扎住话头,说了声“我累了”,便匆匆上床睡觉去了。

    看看窗户已经发白,天也快亮了。马永来夫妇不打算再睡了,便关了灯,轻手轻脚地退出屋去,从外面反锁了房门,去了前面店里,生火起灶,开始预备张罗早点生意。

    卖完早点,已快上午十点,听不见后面屋里有啥动静;可等忙过晌午饭后,都快下午两点了,仍听不到儿子叫开门。母亲杨翠枝先沉不住气了。说:“不行,快把儿子叫起来吃饭吧。再这么睡下去,小心睡出病来。”

    马永来夫妇来到后屋,轻轻唤了几声,没听到儿子答应。这才打开门锁,推门进屋。可等他们进屋一看,屋里根本就没有儿子马志强的身影。两个人一下定在地上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的,傻眼了。心想,儿子昨夜回家的事,莫非是一场梦?可当他们看到床上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时,又确认,昨夜儿子马志强,是真真切切回家了。可一个大活人,咋说没就没了呢?难道是……莫非儿子他……想到这里,两位老人的心里似乎同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。等他们颤抖着双手,打开床上那个儿子带回的背包时,不由打了一个寒战——原来在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,装的是一沓一沓的冥币……

    几天后,马永来从乡下弄来了一盘老石磨。就按儿子马志强所说,把小吃部改成了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之后,又无偿加盟,免费传授技术、供应设备,甚至提供启动资金,帮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,开起了一家又一家“老石磨”豆腐坊连锁店。

    “老石磨”豆腐坊,开一家,火一家。人们都在津津乐道地吃着、品着,谈论着“老石磨”豆腐,却很少有人知晓,“老石磨”豆腐坊的来历和其中的心酸故事。

    为此,付尔岱被判了刑。按阴曹律条,他得到磨坊推磨一年,以抵其罪。可他家有钱,信奉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哪能让他去受那个洋罪呀。经过一番运作,再用十万大洋,雇一个替身,移花接木,瞒天过海。

    马志强顶替付尔岱,在“老石磨”豆腐坊推磨磨豆腐。每天是夜半上工,直到鸡叫头遍才收工,累得腰酸腿疼,浑身像散了架子。可他想想那十万元的工钱,便咬着牙硬挺了下来。在沉重的老石磨一圈一圈的转动中,总算熬了一个整年。月足期满,汉子如数送来工钱。马志强用背包装起十万元嘎嘎新的大票子,匆匆离开了鬼市。

    哭笑不得

    再说马永来夫妇,儿子大学毕业后,一直也没回家。开始还不时来个电话,可后来便没了消息。眼看都一年多了,是音信全无。两位老人终日是心神不宁、寝食不安。

    这天深夜,马永来夫妇正躺在小吃部后屋的床上念叨儿子,就听有人敲门。两个人不由心里一阵发紧,是谁呢?这个时候敲门,会是啥事呢?两个人正纳闷呢,就听门外喊道:“爸,妈,快开门,是我!”

    马永来夫妇一听是儿子回来了,赶忙穿衣下床趿拉着鞋去开了门。一进屋,马志强迫不及待地把鼓鼓囊囊的背包塞到母亲怀里,说:“妈,这包里是儿子挣的十万块钱。”

    母亲杨翠枝随手把包放在床上,眼里闪着泪花说:“啥钱不钱的,我不稀罕。臭小子,你这一年多去哪了?连个电话也不打,没把你爸我俩急死……”

    “那个……啥……”马志强支支吾吾了一阵,说,“这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清,等以后有空再慢慢告诉你们。我这次回来,有一件要紧的大事要和您二老商量。”

    原来,儿子是想把小吃部改成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说起开“老石磨”豆腐坊的事,马志强是兴致勃勃,滔滔不绝。直听得两位老人眉开眼笑,心花怒放。他们在儿子那兴奋的表情和讲得头头是道的打算设想之中,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意红火,日进斗金的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

    可就在马志强说得兴起,而马永来夫妇正听得入神之时,隐隐约约传来几声鸡叫。就见马志强脸色陡然一变,立马扎住话头,说了声“我累了”,便匆匆上床睡觉去了。

    看看窗户已经发白,天也快亮了。马永来夫妇不打算再睡了,便关了灯,轻手轻脚地退出屋去,从外面反锁了房门,去了前面店里,生火起灶,开始预备张罗早点生意。

    卖完早点,已快上午十点,听不见后面屋里有啥动静;可等忙过晌午饭后,都快下午两点了,仍听不到儿子叫开门。母亲杨翠枝先沉不住气了。说:“不行,快把儿子叫起来吃饭吧。再这么睡下去,小心睡出病来。”

    马永来夫妇来到后屋,轻轻唤了几声,没听到儿子答应。这才打开门锁,推门进屋。可等他们进屋一看,屋里根本就没有儿子马志强的身影。两个人一下定在地上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的,傻眼了。心想,儿子昨夜回家的事,莫非是一场梦?可当他们看到床上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时,又确认,昨夜儿子马志强,是真真切切回家了。可一个大活人,咋说没就没了呢?难道是……莫非儿子他……想到这里,两位老人的心里似乎同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。等他们颤抖着双手,打开床上那个儿子带回的背包时,不由打了一个寒战——原来在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,装的是一沓一沓的冥币……

    几天后,马永来从乡下弄来了一盘老石磨。就按儿子马志强所说,把小吃部改成了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之后,又无偿加盟,免费传授技术、供应设备,甚至提供启动资金,帮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,开起了一家又一家“老石磨”豆腐坊连锁店。

    “老石磨”豆腐坊,开一家,火一家。人们都在津津乐道地吃着、品着,谈论着“老石磨”豆腐,却很少有人知晓,“老石磨”豆腐坊的来历和其中的心酸故事。

    为此,付尔岱被判了刑。按阴曹律条,他得到磨坊推磨一年,以抵其罪。可他家有钱,信奉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哪能让他去受那个洋罪呀。经过一番运作,再用十万大洋,雇一个替身,移花接木,瞒天过海。

    马志强顶替付尔岱,在“老石磨”豆腐坊推磨磨豆腐。每天是夜半上工,直到鸡叫头遍才收工,累得腰酸腿疼,浑身像散了架子。可他想想那十万元的工钱,便咬着牙硬挺了下来。在沉重的老石磨一圈一圈的转动中,总算熬了一个整年。月足期满,汉子如数送来工钱。马志强用背包装起十万元嘎嘎新的大票子,匆匆离开了鬼市。

    哭笑不得

    再说马永来夫妇,儿子大学毕业后,一直也没回家。开始还不时来个电话,可后来便没了消息。眼看都一年多了,是音信全无。两位老人终日是心神不宁、寝食不安。

    这天深夜,马永来夫妇正躺在小吃部后屋的床上念叨儿子,就听有人敲门。两个人不由心里一阵发紧,是谁呢?这个时候敲门,会是啥事呢?两个人正纳闷呢,就听门外喊道:“爸,妈,快开门,是我!”

    马永来夫妇一听是儿子回来了,赶忙穿衣下床趿拉着鞋去开了门。一进屋,马志强迫不及待地把鼓鼓囊囊的背包塞到母亲怀里,说:“妈,这包里是儿子挣的十万块钱。”

    母亲杨翠枝随手把包放在床上,眼里闪着泪花说:“啥钱不钱的,我不稀罕。臭小子,你这一年多去哪了?连个电话也不打,没把你爸我俩急死……”

    “那个……啥……”马志强支支吾吾了一阵,说,“这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清,等以后有空再慢慢告诉你们。我这次回来,有一件要紧的大事要和您二老商量。”

    原来,儿子是想把小吃部改成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说起开“老石磨”豆腐坊的事,马志强是兴致勃勃,滔滔不绝。直听得两位老人眉开眼笑,心花怒放。他们在儿子那兴奋的表情和讲得头头是道的打算设想之中,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意红火,日进斗金的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

    可就在马志强说得兴起,而马永来夫妇正听得入神之时,隐隐约约传来几声鸡叫。就见马志强脸色陡然一变,立马扎住话头,说了声“我累了”,便匆匆上床睡觉去了。

    看看窗户已经发白,天也快亮了。马永来夫妇不打算再睡了,便关了灯,轻手轻脚地退出屋去,从外面反锁了房门,去了前面店里,生火起灶,开始预备张罗早点生意。

    卖完早点,已快上午十点,听不见后面屋里有啥动静;可等忙过晌午饭后,都快下午两点了,仍听不到儿子叫开门。母亲杨翠枝先沉不住气了。说:“不行,快把儿子叫起来吃饭吧。再这么睡下去,小心睡出病来。”

    马永来夫妇来到后屋,轻轻唤了几声,没听到儿子答应。这才打开门锁,推门进屋。可等他们进屋一看,屋里根本就没有儿子马志强的身影。两个人一下定在地上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的,傻眼了。心想,儿子昨夜回家的事,莫非是一场梦?可当他们看到床上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时,又确认,昨夜儿子马志强,是真真切切回家了。可一个大活人,咋说没就没了呢?难道是……莫非儿子他……想到这里,两位老人的心里似乎同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。等他们颤抖着双手,打开床上那个儿子带回的背包时,不由打了一个寒战——原来在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,装的是一沓一沓的冥币……

    几天后,马永来从乡下弄来了一盘老石磨。就按儿子马志强所说,把小吃部改成了“老石磨”豆腐坊。之后,又无偿加盟,免费传授技术、供应设备,甚至提供启动资金,帮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,开起了一家又一家“老石磨”豆腐坊连锁店。

    “老石磨”豆腐坊,开一家,火一家。人们都在津津乐道地吃着、品着,谈论着“老石磨”豆腐,却很少有人知晓,“老石磨”豆腐坊的来历和其中的心酸故事。

    零七网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、删除或按规定办理。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,欢迎各类媒体与零七网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