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

读者文摘

  • 精美图文
  • 青年文摘
  • 读者文摘
  • 哲理文摘
  • 位置:首页 > 悦文 > 悦品文摘 > 读者文摘

    同坐一条凳,起身须关照

    2019-08-01 09:07:38 次阅读 稿源:互联网

      前段时间回老家,从母亲家出来的时候见到邻居大婶,打了招呼,她叫我过去坐一会儿。说是坐一会儿,就是想同我聊聊天而已,走到她家门口,她拉出一条矮长凳放在屋檐下先坐下来,然后示意我坐在另一头。这场景是那么熟悉而又温馨。
      
      以前,家乡几乎每家都有这种矮长凳,不过最先对这种凳子有印象是在学校里,那时候学生没有单独的椅子。我们村办小学课桌与凳子都是双人的,两人坐一条凳子,共用一张课桌。上课的时候,有时被老师提问站起来,常常是同坐的另一个同学没注意到,重量偏向了一头,他(她)就会把凳子翘起来,有时还会摔跤。这时候就会惹来一阵哄堂大笑,老师就会板起脸来批评起身没有提醒同学的这一个人。次数多了,大家就学会互相提醒了。
      
      不过最早我家里却是没有这种矮凳的,家里仅有的几条长凳是配合四方桌用的,比学校里的那种矮凳高,通常只是在正式的场合使用,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是在过年、过节正经在桌上吃饭时,才会用到这种“高凳”。
      
      高凳与矮凳具有相同的属性,如果是一头失重,另一头自然会翘起来。因此每逢围着桌子吃饭的时候,父亲就先交待我们,与人坐这种凳子的时候,如果要起身,一定要提醒一下同坐的人,告诉别人自己要起身了,让其他人坐稳。
      
      小孩子有顽皮的天性,有时候会恶作剧,冷不丁地站了起来,让同坐的人摔跤,或者即使是没有摔跤,也会因为凳子的失重而受到惊吓。如果被自家大人看到了,肯定是会受到严厉批评的。
      
      后来稍大些到外面做客,时常看到屋檐下两个人同坐一条长凳时,先起身的一方一定会先提醒一下同坐的人,之后再起身,有些更实诚的人还要回头看看对方坐稳了,才安心离开座位。
      
      在乡下,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是很平常的事情。大多数情况下,在乡村里都不需要把客人特意引到客廳里做一番招待,只需要把屋檐下的这种凳子拉出来一点,两人坐在凳上就能说话了,自然又亲切。
      
      这种起身前提醒同坐的行为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,是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受到教育而培养的生活习惯。这种提醒被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,谁也不会刻意认为这有什么特别的。其实,这就是乡村人的纯朴美德的一部分。  

    零七网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、删除或按规定办理。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,欢迎各类媒体与零七网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