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

读者文摘

  • 精美图文
  • 青年文摘
  • 读者文摘
  • 哲理文摘
  • 位置:首页 > 悦文 > 悦品文摘 > 读者文摘

    富兰克林巧解分歧

    2019-07-31 09:49:58 次阅读 稿源:互联网

      1776年,《美国独立宣言》起草委员会委员坐下来讨论由杰斐逊主笔的《独立宣言》草案里面的措辞,自负的作者对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很不以为然,讨论会上争执不断。作为委员之一的富兰克林担心修改议程陷入僵局,从而影响大局,于是起身说:“看到大家各抒己见,我想到一个故事,不知能不能分享给大家?”听说富兰克林要讲故事,大家都表示愿意听。
      
      富兰克林笑道:“我做印刷商的时候,有个好朋友在帽子行做学徒,期满后打算自己开一家店。他觉得首先需要打造一块儿招牌,上面要醒目地写上‘约翰·汤姆森,制帽商,制作出售帽子,收现款’,以及帽子图片及相应的规格与颜色。他把招牌的底稿拿给朋友们看,征求他们的意见。”
      
      大家觉得故事有趣,都迫不及待地要求富兰克林继续讲下去。富兰克林顿了顿,接着讲起来:“第一个朋友评论道,‘制帽商’是多余的,连同下一句,写成‘制作出售各类帽子’岂不是一语中的,言简意赅?第二个朋友摇摇头,说当地没有付支票购买商品的习惯,因此‘付现款’纯属多余,完全可以省去,改成‘约翰·汤姆森出售帽子’即可。”大家听到这里都安静了。
      
      富兰克林笑了笑,说:“修改还没有结束,第三个人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,他说,‘除了你,恐怕沒有哪个人会把帽子白白送给人家,因此你写上出售二字有什么用呢?’话音刚落,第四个朋友抢着说,‘招牌上既然已经画出了帽子,所以有没有帽子两个字根本无所谓!’经过半天的讨论,招牌内容最后敲定,只写‘约翰·汤姆森’的字样,下面画一顶帽子。”
      
      富兰克林的故事讲完了,大家面面相觑,意识到任何一点偏执对整个草案的修改都毫无意义,不如公平公正地审视草案的措辞。而杰斐逊内心也平静了下来,虚心接受委员会的修改意见,使之成为完美之作。
      
      1776年,《独立宣言》在费城被批准,其后的两百多年,人们普遍认为宣言起草委员会大大改善了《独立宣言》的措辞,而富兰克林通过一个故事,就化解了委员会与作者之间的矛盾,确保宣言如期修改完毕,使之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。  

    零七网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、删除或按规定办理。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,欢迎各类媒体与零七网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