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

青年文摘

  • 精美图文
  • 青年文摘
  • 读者文摘
  • 哲理文摘
  • 位置:首页 > 悦文 > 悦品文摘 > 青年文摘

   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

    2021-01-16 16:03:58 次阅读 稿源:互联网

      我从小就是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从名牌小学考进名牌中学,直到名牌大学,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当班干部、拿一等奖学金,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。
      
    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特别自卑。我其实并不像周围人想象的那么优秀,我很怕有一天,自己的缺点会一下子暴露出来,被大家发现,原来我是这样一个差劲的人。我隐约能感觉到,这与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。父亲对我的教育理念一直是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。我也一直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:拼了命地争取更高的职位;不断尝试与更优秀的人交往;強迫自己读很多书,让自己看上去更有内涵……可这些还是远远无法令我达到内心里设定的标准,我的人生充满不如意:我行事优柔寡断,为此让公司错过了好几个重大项目;身为高管,却不懂得如何与下属沟通;在处理男女关系上,天真得像个白痴,总是和男友闹得不欢而散……看着朋友圈里,那些比我优秀的人,我变得无比焦虑,我和她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。
      
      这几天,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挺可怕的想法——我不想再努力了。我的身体里好像有一个黑洞,过去我以为,只要让自己拥有更多,就能将它填满。可当我真的拥有了,却发现这是个无底洞。这些痛苦我无处诉说,但凡向身边人透露出一点点真实想法,他们都会说:“你已经够好了,知足吧。”我笑而不语,我何尝不想知足呢?
      
      心理咨询师 曹序
      
      读你的来信时,我能感受到你的气喘吁吁,仿佛是一个长跑的人,有着顽强的毅力,一路坚持,却不知道终点在哪儿,如果这场马拉松注定是没有终点的,你又为何而跑呢? 你已经非常成功,却仍觉得自己不够好,我很好奇,在你的定义里,什么才是“好”呢,你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吗?
      
      你在来信中谈及家庭教育对你的影响,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家科胡特的“自恋理论”。科胡特认为,自恋的父母通常会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。这体现在,父母会用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,而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往往会被忽视。这就有点儿像黄晓明的那句,“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”。于是也有了那句经典的回应:“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。”
      
      科胡特在研究中发现,如若恰巧这个孩子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孩子,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中,父母就会渐渐发现,自己每一次抛出的愿望,孩子都能实现,便会不断抛出更高的愿望,直到孩子有一天无法承受而彻底崩溃,并对孩子的内心造成深远的影响。
      
      此外,优秀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,因为他们更加自知。但这些不足通常极难补足,就好比95分到100分的距离,远比55分到及格远得多。转过来想,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一定要拿满分?给自己留几分空间,会不会更好?
      
      你说你不想努力了,这听起来很沮丧,但我却想恭喜你,因为这意味着你终于意识到,你一直奔向的终点,或许并不是终点;你一直努力追求的完美,也许并非是你对自己最真实的期待。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,“如果我们一味地寻求别人的认可、在意别人的评价,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。”的确,我们只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时,才能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喜悦。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呢?
      
      我觉得找到自己真实的愿望,比一味地和别人比较更重要。这世上,总有人鲜衣怒马,也总有人浪迹天涯。光鲜也好,落魄也罢,都是别人的影子。关键是你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,如何过出满意的品相。别刻意去比较他人的成功,埋头优于昨天的自己,在漫漫人生路上,慢慢变好,才是更正确的选择。

    零七网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、删除或按规定办理。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,欢迎各类媒体与零七网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