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

青年文摘

  • 精美图文
  • 青年文摘
  • 读者文摘
  • 哲理文摘
  • 位置:首页 > 悦文 > 悦品文摘 > 青年文摘

    真实做人

    2019-04-18 09:11:55 次阅读 稿源:互联网

      小时候读书,班上同学多数都反感喜欢在背后向老师告状的同学,其中告状最积极的往往是最孤立的,没人愿跟他玩儿。我自己因为常常吃这種同学的苦头——有些“状”是告状的人瞎编的,对这种同学就不光是反感,而是很讨厌了,好多年都不肯跟他们说话。
      
      当然,那时候,告的和被告的都是孩子,都不懂事。
      
      长大了,才知道,“告状”并非什么坏事,上面说的那种“在背后向老师告状”其实应该叫告密。古往今来,许多人因为告密有功而荣华富贵。但即便如此,告密者在常人心目中也未必有什么好的声誉——不论他的目的有多么崇高。而我的认识也许更为极端,目的如果不能见人,根本就说不上崇高。
      
      话扯远了。
      
      大多数时候,我们大多数人有话不说在明处,总是有些这样那样的隐衷。笔者曾经参加多次文学评奖活动,多次亲历类似的情形:对公认有可能获奖的作品,大家发言踊跃,大声喝彩;对可能有争议的作品,尤其是有明显缺陷的作品但却是自己熟悉的同行甚至朋友的作品,表态就很迟疑,目光闪烁,用词谨慎,吞吞吐吐,心里指望的是最好有别人说出否定意见,自己含含糊糊地加以附和。
      
      平时在单位,这种情况就见得更多了:开总结评选会,说正面意见的时候,都可以夸夸其谈,一旦说到负面意见,有当事人尤其当事的领导在场,许多人就噤若寒蝉,常常冷场。遇到这种情况,一个单位要是没有一两个“炮筒子”,把话说在明处,会就往往开不下去。
      
      世界是复杂的,有的人有话说在明处,遇上了能够善意对待的人,他很幸运;有些人性格率直,但如若遇上了忌讳这个的人,他也许吃亏。结果的好与不好都有可能。这辈子我自己就因为这样的“二”幸运过,当然也吃亏过。
      
      尽管如此,尽管我自己也不能保证做到每次都有话说在明处,我还是觉得,有话说在明处比窝在心里或不说在明处要好;敢于有话说在明处的人永远是我敬佩的人。我相信,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,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。一个人只要正直诚实,他的坦率最终是可以得到多数人理解的。
      
      父母对儿女说话很少拐弯抹角,就因为是出于真挚的亲情。而说话经常委婉曲折的人,通常让人觉得城府很深。如果一个亲朋好友对你说话总是那么不明不白,你会觉得亲近和值得信任吗?事实上,对无论什么情况下都绕着弯子说话的人,别人往往会心存警惕,而对直率的人,通常不太会有戒心。原因很简单,纯朴自然,说话直率的人,往往不会太有心计。说话直率某种程度表明他做人的坦诚,这种人会比较受欢迎,?容易进行心灵的交流,容易融入群体。即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,人们也会觉得比虚伪做作的人要好得多。即使吃了大亏,倒了大霉,他们的人品还是会得到善良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尊重。古往今来不乏这种淳朴率性的高洁狷介之士,他们心境澄明,独立于世,不染纤尘,受到长久广泛的推崇和纪念。而那些患得患失,从来都不敢伸张正义的人,就是得了天大的好处,还是会被人们瞧不起。
      
      当然,有话说在明处,是需要勇气的。马克·吐温就说过: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。但不管怎样,有两位名人的话,我认为是值得谨记的,一位是夸美纽斯,他说: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;一位是爱略特,他说:正义不是我们身外的一个事实,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热烈向往。对看到的一件事情、一种行为,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。除了语言有所斟酌,观点一定要明确。倘若老是费劲地去猜测别人会怎么想,长期下去,不知不觉就可能变成一个虚伪的人,一个口是心非的人。
      
      “对自己真实,才不会对别人欺诈。”莎士比亚说得很对。而一个“对自己真实”的人,是心灵最自由的人;相反,“一个虚伪的人,一个口是心非的人”其实是心灵负担最重的人。正所谓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”。二者谁活得更爽、更快乐,不言自明。  

    零七网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、删除或按规定办理。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,欢迎各类媒体与零七网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
    零七广告